- 唐瑜泽;张茵;钟腾纬;郭志云;
转录因子、增强子和微RNA (microRNA, mi RNA)组成的调控网络对癌症的转录调控和进展至关重要。TEA结构域转录因子1 (TEA domain transcription factor 1, TEAD1)是TEA/ATTS结构域家族的成员,目前尚不清楚TEAD1作为一种癌症相关转录因子,是否参与了增强子-mi RNA网络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本研究首先通过整合肝细胞癌HepG2细胞系的CAGE-seq和GRO-seq数据,鉴定出14 286个转录稳定与不稳定增强子RNA (enhancer RNA, eRNA)的活性增强子,并证实这些活性增强子具有先前报道的组蛋白修饰特征(高的H3K27ac信号与H3K4me1/H3K4me3信号比)。随后,通过整合从ChIP-seq数据获得的35 883个TEAD1-DNA结合位点,鉴定出2 550个与TEAD1结合的增强子(EnhTEAD1)。进一步分析显示,与未结合TEAD1的增强子(EnhnoTEAD1)相比, EnhTEAD1上活性增强子标记(H3K27ac、H3K4me1和H3K4me3)和eRNA的表达显著升高; TEAD1与4种转录因子(GATA4、HNF4A、YY1和CTCF)协同作用,促进EnhTEAD1区域介导的染色质可及性和空间环化。最后,为了研究EnhTEAD1与mi RNA之间的调控网络,在采用干扰小RNA(smallinterfering RNA, si RNA)干扰TEAD1后,对HepG2肝癌细胞进行了小RNA (small RNA)测序,并通过RNA-seq和Hi-C共获得68个由EnhTEAD1调控的差异表达mi RNA (EnhTEAD1-miRNA),这些EnhTEAD1-miRNA显著参与多种癌症相关的生物进程与通路。综上所述,本研究阐明了EnhTEAD1-miRNA网络在肝细胞癌中的调控机制,为肝细胞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2023年06期 v.27;No.135 471-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0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宋世伟;李景武;刘晓辉;
为了探究mi R-144-3p在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 LUAD)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基于多个数据库对mi R-144-3p和其下游靶基因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了预测;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和文献调研,确定了E2F转录因子8 (E2F transcription factor 8, E2F8)为mi R-144-3p的下游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实验对mi R-144-3p和E2F8的靶向结合关系进行了验证;然后,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RT-PCR)、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blot)、细胞毒性检测(Cell Counting Kit-8 assay, CCK-8 assay)、克隆形成、侵袭能力测定和流式细胞术等实验,对mi R-144-3p和E2F8在肺腺癌中的调控机制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mi R-144-3p在肺腺癌组织和细胞中呈显著低表达,而E2F8则显著高表达,两者存在靶向关系;过表达mi R-144-3p或敲低E2F8能抑制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并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上述结果表明,mi R-144-3p通过负调控E2F8抑制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并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从而抑制肺腺癌细胞的恶性进展。这为肺癌新检测、治疗手段的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3年06期 v.27;No.135 479-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4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吴念平;周策凡;唐景峰;
非编码RNA (non-coding RNA, ncRNA)作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它们大量存在于生物体内。大多数非编码RNA不具备编码蛋白质的能力,但是能够调控基因表达及蛋白质功能,在各种疾病中参与复杂的信号网络并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胰腺癌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被发现就是晚期,并且治疗和预后效果极差,因此被称为癌症之王,目前科研上也难以攻克。本文阐述了非编码RNA在胰腺癌发生、进展及耐药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以期为科研人员寻找检测和治疗胰腺癌的靶点提供一定的思路。
2023年06期 v.27;No.135 488-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郭月;刘梦媛;李博韬;吴江锋;马岚;邹飞;
高尔基体蛋白73 (Golgi protein 73, GP73)是位于顺式高尔基体膜上的糖基化跨膜蛋白,其在肿瘤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肿瘤治疗的潜在靶标。目前研究表明, GP73可作为辅助诊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血清学标志物。随着GP73的深入研究,与GP73有关的微RNA (microRNA, mi RNA)也逐渐被挖掘出来。GP73相关mi RNA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mi R-212、mi R-27a等mi RNA能抑制HCC的侵袭及转移, GP73与mi R-27b、mi R-493-5p等能作为HCC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因此, GP73相关mi RNA用于肝癌的诊治是有前景的。本文总结了GP73及其相关mi RNA在肝癌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机制,希望为肝癌的机制研究和诊疗提供思路。
2023年06期 v.27;No.135 498-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7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李梦;朱成钢;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 PD-L1)是肿瘤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中的重要靶点,其在多种细胞中均有表达。肿瘤细胞可通过高表达PD-L1来增强程序性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death 1, PD-1)抑制信号,从而促进肿瘤免疫逃逸。近年来,以抗PD-1/PD-L1抗体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给癌症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然而,肿瘤免疫治疗仅能对部分患者产生持久的疗效,多数患者对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答短暂或没有应答。研究发现, PD-L1的降解对肿瘤免疫治疗应答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PD-L1的溶酶体降解途径、蛋白酶体降解途径及PD-L1降解与肿瘤免疫治疗的相互作用,旨在为进一步增强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答率和应答范围提供研究思路。
2023年06期 v.27;No.135 506-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顾颖;伏光辉;姚永琪;梁宝贵;叶仁智;王超;卢璐;孙苗苗;
为探究海州湾浅海域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选取海州湾6个点位的表层水和底层水样品,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海州湾浅海域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底层水样的细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优于表层水样,二者细菌群落间的进化方向具有一定的差异,但二者的细菌群落间差异不显著;海州湾水域共发现2 491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分别属于32个门、74个纲、116个目、200个科和364个属;在门水平上,海州湾水域的主要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等;铵盐(ammonium, NH4-N)和叶绿素(chlorophyll, Chl)是影响海州湾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证实海州湾浅海域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分布与环境因子有一定的关联性,为海州湾浅海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3年06期 v.27;No.135 512-520+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6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褚晓芳;崔键;董晓宇;顾子霞;姚东瑞;梁珆硕;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发现江苏省湿地被子植物新记录7种1变种,分别为北美黄亚麻Linum medium (Planch.) Britton、毛龙葵Solanum sarrachoides Sendtn.、断节莎Cyperus odoratus L.、疣果飘拂草Fimbristylis dipsacea var. verrucifera (Maxim.) T. Koyama、海边月见草Oenothera drummondii Hook.、细花丁香蓼Ludwigia perennis L.、伞房花耳草Hedyotis corymbosa (L.) Lam.、水茫草Limosella aquatica L.,其中水茫草属Limosella L.为江苏省新记录属,北美黄亚麻、毛龙葵、断节莎和海边月见草4个种为江苏省外来归化植物新记录。凭证标本保存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NAS)。
2023年06期 v.27;No.135 521-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5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李辉;朱乐强;潘佳;吴少武;杨利勋;林源;张志强;莫小阳;
为了解通道县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状况,于2022年5月、7月、9月在该县域内共设置80条样线开展实地调查。调查共记录到两栖纲动物1目6科24种,爬行纲动物2目12科40种,分别占湖南省记录的27.59%和38.10%。通道县两栖、爬行动物的区系特征明显,以东洋界种类为主(67.19%),广布种次之(32.81%),无古北界种。生物多样性计算表明,通道县两栖爬行动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3.314 6和0.944 1, Pielou指数为0.797 0。区系相似性结果显示,该县区系划分与湖南省动物地理区系划分相一致。本次调查更进一步掌握了该县域两栖、爬行动物的资源现状,为开展两栖、爬行动物资源保护与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3年06期 v.27;No.135 528-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6K]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周俞辰;李松林;王成;刘萍;
本文记述了采自湖南省的中国跳蛛科一新种——亚壮拟蝇虎Plexippoides subvalidus sp. nov.,以及玉溪莎茵蛛Thyene yuxiensis Xie&Peng, 1995的雌蛛,提供了两个物种的外形及外生殖器显微照片。标本保存于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23年06期 v.27;No.135 539-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1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宋诚;王纪田;石拴霞;何毅刚;程耀萍;王甜;王玲;
以小鼠精原细胞系GC-1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缺氧条件下GC-1细胞凋亡潜在的分子机制。首先,采用CCK-8 (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不同缺氧时间处理下的细胞活力,以确定细胞缺氧损伤的时间;然后,通过化学荧光法检测GC-1细胞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含量,采用JC-1法检测线粒体的膜电位,采用比色法检测ATP的含量,采用线粒体荧光探针法检测线粒体的数量与分布,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线粒体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胱天蛋白酶(caspase)-3、caspase-9、细胞色素c (cytochrome c, Cyt-c)、Bax和Bcl-2的m 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缺氧36 h后,细胞活力为(60.36±5.40)%,符合后续实验需求;在缺氧条件下, GC-1细胞中的ROS含量显著增加, ATP含量显著下降,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数量减少,同时细胞中促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抗凋亡因子Bcl-2的基因表达水平下调。实验结果初步表明,缺氧可导致GC-1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 ROS/线粒体信号通路是缺氧导致GC-1细胞凋亡可能的分子机制。
2023年06期 v.27;No.135 544-550+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5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许龙;雷立芳;谭志霞;廖旻晶;蔡秀怡;刘年猛;叶湘漓;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群的健康,但其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帕金森病的发生与肠道微生物群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群通过微生物-肠-脑轴影响机体的肠屏障通透性、炎症氧化应激水平以及神经递质的释放等,从而参与到帕金森病的进程中。饮食干预、适宜益生菌补充、粪菌移植等能有效缓解或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不过,鉴于不同人群间肠道微生物群极大的异质性,有关帕金森病与肠道微生物群的相关性研究仍任重道远。
2023年06期 v.27;No.135 551-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2K] [下载次数:10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